时间: 2025-07-30 07: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05:46
“三鼎甲”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科举制度。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亲自主持的考试)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人合称为“三鼎甲”。字面意思是指三足鼎立的鼎,比喻三者并立,地位相当。
“三鼎甲”一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鼎在文化中象征权力和地位,三足鼎立则表示三者并立,地位相当。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语境中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因此“三鼎甲”代表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以及对精英阶层的崇拜。
提到“三鼎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代的荣耀和辉煌,以及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庄重和崇高的情感,激发人们对卓越成就的向往。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在一篇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论文中遇到“三鼎甲”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教育和选拔体系。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能会这样使用:“三鼎甲立,文星璀璨,千年科举,荣耀传承。”
想象一幅古代科举考试的画面,三位状元、榜眼和探花站在殿前,接受**的嘉奖,背景是庄严的宫殿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听觉上的庄严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鼎甲”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比如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竞赛中的前三名,或者现代各种竞赛中的前三名。
“三鼎甲”这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对卓越成就的尊重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3.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