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8:46
词汇“吊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葬礼形式,即在人死后,将其遗体悬挂起来进行安葬。这种葬礼方式在历史上某些地区或文化中有所记载,但并不普遍。
“吊葬”字面意思是通过悬挂的方式进行葬礼。这种做法可能源于特定的*信仰、文化俗或地理环境。
“吊葬”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吊”和“葬”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悬挂和葬礼。在历史上,这种葬礼方式可能与某些地区的*信仰或环境条件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俗逐渐减少。
在一些文化中,“吊葬”可能与特定的**仪式或对死亡的特殊理解有关。例如,某些原始部落可能认为通过悬挂遗体可以更好地与祖先或神灵沟通。
提到“吊葬”,可能会引起一种神秘、古老或甚至有些恐怖的情感反应。这种葬礼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葬礼*俗形成鲜明对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由于“吊葬”并不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葬礼方式,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或讨论这个词汇。但在学历史或文化俗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讨论。
在创作中,可以将“吊葬”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元素融入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吸引力。例如,在一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个部落如何通过“吊葬”来纪念他们的英雄。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些古代部落进行“吊葬”的场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呈现,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葬礼方式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实践方式。例如,某些美洲原住民部落也有类似的悬挂遗体的*俗,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并不常见。
“吊葬”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社会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对死亡和葬礼的多样性理解。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葬礼俗,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1.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