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2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20:49
“泛驾之马”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马匹不受驾驭,自由奔放,难以控制。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愿意被束缚、自由自在、不受常规约束的事物或人。
在文学作品中,“泛驾之马”常用来比喻那些性格独立、不受世俗约束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受控制、难以预测的人或事物。在专业领域,如马术或动物行为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马匹的行为特征。
同义词:野马、脱缰之马、自由奔放 反义词:驯服之马、顺从之马、受控之马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不同。例如,“野马”更强调原始和野性,而“泛驾之马”则更强调不受控制和自由。
“泛驾之马”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泛驾”意为不受驾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那些难以控制的事物或人。
在**传统文化中,马象征着力量和自由。因此,“泛驾之马”这个词汇也承载着对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赞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自由和奔放。它让我联想到广阔的草原和自由奔跑的马群,激发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就像一匹泛驾之马,总是追求自由和创新,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像泛驾之马, 在思想的草原上奔腾, 不受羁绊, 追逐着自由的风。”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匹马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奔跑的画面。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马蹄声和风声,营造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ld horse”或“free-spirited horse”,它们都强调了马的自由和不受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泛驾之马”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自由和独立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
而千里之足,多出于~。
1.
【泛】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 、 《诗·邶风·柏舟》-汎彼柏舟。 、 《国语·晋语》。注:“浮也。”-汎舟于河。 、 《周礼·酒正》-一曰泛齐。 、 《释名·释饭食》-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 、 《文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 、 明·魏学洢《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组词】
泛然、 泛浮、 泛萍、 泛蚁
2.
【驾】
(形声。从马,加声。本义:以轭加于马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驾,马在轭中。 、 《吕氏春秋·贵因》-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驾言兮焉求。
【组词】
驾御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