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9:0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05:32
“气吞万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气势如同能够吞噬万里山河一般宏大。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气魄非常宏伟,有着征服一切的雄心壮志。
在文学作品中,“气吞万里”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伟大领袖的非凡气概,如在描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有着极大的抱负或野心。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政治分析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领导人的战略视野和雄心。
同义词:气贯长虹、气宇轩昂、气吞山河 反义词:气短志疏、气馁心灰
同义词中,“气贯长虹”强调气势的连贯和强大,“气宇轩昂”则更多形容人的仪表和风度,“气吞山河”与“气吞万里”意思相近,都形容气势宏大。反义词则表达了气势不足或意志消沉的状态。
“气吞万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气”这一概念的重视,即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形容人的气魄和志向。
在中国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的精神、生命力和道德修养。因此,“气吞万里”这个成语在中国社会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展现出更大的气魄。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如激励、鼓舞和敬佩。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壮举,激发人们对于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听到领导者用“气吞万里”来形容我们团队的目标和愿景,这激励了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气吞万里风雷动,志在四方云水间。”这样的诗句展现了宏伟的气魄和远大的志向。
在视觉上,“气吞万里”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连绵的山脉和浩瀚的海洋。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激昂的音乐或雄壮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 a vision that spans the globe”或“ambitious beyond measure”,虽然不如“气吞万里”那样形象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宏伟和远大的意味。
“气吞万里”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了其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展现出宏伟的气魄和远大的志向,是汉语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词汇。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