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36:36
词汇“引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用法来进行分析。
“引却”可能是由“引”和“却”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其中,“引”可以有引导、吸引、引用等含义,而“却”则常常表示拒绝、退却或转折。结合起来,“引却”可能意味着引导某人或某事物离开,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拒绝或回避。
由于“引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表达复杂的情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由于“引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书面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引却”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社交行为,比如在商务谈判中拒绝对方的提议,或者在个人关系中避免进一步的接触。
“引却”可能给人一种拒绝或回避的负面感觉,但也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积极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拒绝”、“回避”等更直接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诗歌或故事中,“引却”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含蓄或复杂的情感表达,例如:
由于“引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引却”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
“引却”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文学或书面语境。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直接和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