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3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37:38
引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地球引力作用而具有的能量。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高度为 ( h ) 时,其引力势能 ( E ) 可以表示为 ( E = mgh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h ) 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引力势能”一词源自物理学中的“引力”和“势能”两个概念的结合。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两个概念被结合用于描述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能量状态。
在现代社会,引力势能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工程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技术发展的关键。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必须考虑材料的引力势能,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引力势能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以及人类对这些规律的探索和利用。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技术创新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引力势能”这个词汇,但在讨论与物理学相关的话题时,了解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运作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将引力势能比喻为人类内心的潜在力量:
心中的引力势能, 在沉默中积累, 等待那一瞬的爆发, 如同星辰坠落的光辉。
在不同语言中,引力势能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普遍的。例如,在英语中,这个概念被称为“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引力势能是一个基础的物理学概念,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激发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好奇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3.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4.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