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1: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1:28:00
啮啮吞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咬碎黄檗(一种苦味的植物)并吞下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生活非常艰苦,或者形容人的处境极其困难,如同咬碎苦涩的东西还要吞下尖锐的针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艰难生活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体在极端压力下的生存状态。
同义词:苦不堪言、艰难困苦、水深火热 反义词:安逸舒适、一帆风顺、锦衣玉食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生活艰辛的深刻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各种艰难的处境。
在**文化中,坚韧和忍耐被视为美德。因此,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在困难面前的坚持和勇气时,常常带有一种赞扬的意味。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敬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不懈的人们,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艰难的时刻,那时我感到自己就像是在啮啮吞针。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生活的荒漠中,我啮啮吞针,
每一口苦涩,都是成长的印记。
当我想到这个成语时,我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荒凉的土地上,咬着苦涩的植物,同时还要吞下尖锐的针。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wallow a bitter pill",但这个表达没有包含吞针的尖锐和危险感。
啮啮吞针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安逸,同时也要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和勇气。
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1.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
2. 【檗】 木名。即黄檗。也称“黄柏” 。芸香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开黄绿色小花,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
3.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4. 【针】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