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5:53
含冰茹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含着冰块,吃着黄檗(一种苦味的植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环境极其艰苦,或者形容人的性格坚韧不拔,能够忍受极大的苦难。
在文学作品中,含冰茹檗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毅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它会被用来分析人物性格或历史**。
含冰茹檗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和散文,用以形容人的坚韧和忍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坚韧和忍耐被视为美德。含冰茹檗** 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强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坚韧和毅力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保持积极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教学,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刻理解了含冰茹檗 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含冰茹檗心不改, 逆境之中显英才。 苦寒磨砺成钢志, 风雨过后见彩虹。
想象一个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含着冰块,吃着苦涩的黄檗,这种画面和味道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和毅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dure hardship like a true soldier”(像真正的士兵一样忍受苦难),强调的是军事背景下的坚韧。
含冰茹檗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极端的艰苦环境,也体现了人的坚韧和毅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3.
【茹】
(形声。从艸,如声。本义:吃)。
同本义。
【引证】
《方言》。注:“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 、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 《礼记·礼运》-饮其血,茹其毛。 、 《诗·大雅·庶民》-柔则茹之。 、 、 《庄子·人间世》-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 明·刘基《苦斋记》-茹啖其草木荑实。
【组词】
茹荤饮酒、 茹毛、 茹草、 茹恨、 茹素、 茹菜、 茹荤、 茹薇、 茹斋
4. 【檗】 木名。即黄檗。也称“黄柏” 。芸香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开黄绿色小花,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