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0:09
词汇“兔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兔”指的是兔子,“啮”通常指咬或啃。因此,“兔啮”可以理解为兔子咬或啃的动作。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并不常用,我们可能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含义和应用。
“兔啮”字面意思是指兔子咬或啃的动作。在生物学或动物行为学的语境中,这可能指的是兔子的一种自然行为,如啃食植物、磨牙等。
“兔啮”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兔”和“啮”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也有类似的描述,但具体的使用频率和语境需要进一步的历史文献研究。
在**文化中,兔子通常与温顺、敏捷和生育力强等特性相关联。因此,“兔啮”可能在描述兔子行为时,带有一种自然和和谐的意味。
提到“兔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兔子可爱的形象和它们啃食食物的情景,带来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情感反应。
(由于“兔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如果您在观察兔子时注意到它们啃食的行为,可以分享相关的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兔啮”来描绘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
月光下,兔啮青草,
静谧如画,夜色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兔子在草地上啃食的情景,带来一种宁静和和谐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兔子啃食时轻微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兔啮”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兔子的行为来传达相似的意思。
“兔啮”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视角来观察和描述兔子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描述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2.
【啮】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qì)声。本义:用嘴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啮。鸟曰啄,兽曰囓。-囓,噬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卧啮雪。 、 《后汉书·费长房传》-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 《新唐书·李勚传》-勚感涕,因啮指流血。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啮人,无御之者。
【组词】
啮指、 啮咬、 啮啃、 啮齿、 啮噬、 啮心、 啮雪吞毡、 啮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