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3:00
学舌:字面意思是指模仿别人的说话,特别是指鹦鹉学舌,即机械地、无思考地重复别人的话。基本含义是指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简单地重复他人的观点或言论。
学舌一词源自汉语,最初用来形容鹦鹉等鸟类模仿人类说话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人类行为,特别是指那些缺乏独立思考的重复行为。
在**文化中,学舌往往带有贬义,被视为缺乏独立性和创造力的表现。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常鼓励独立思考和原创性,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人的话。
学舌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缺乏深度和独立性。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没有自己主见,只会随大流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成为一个学舌的人。在团队讨论中,我总是努力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人的想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学舌的鸟儿,
在枝头重复着晨曦的歌,
却不知,
真正的自由,
是唱出自己的旋律。
学舌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只鹦鹉在笼子里重复着人类的话语,这个画面给人一种机械和缺乏生命力的感觉。
在英语中,parrot(鹦鹉)这个词有时也用来比喻那些机械重复他人话语的人,例如:“He just parrots what his boss says.”(他只是重复他老板的话)。
学舌这个词在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独立思考和原创性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成为简单重复他人话语的人。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