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4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41:24
弓弩:弓弩是一种古代的远程射击武器,由弓和弩机组成。弓是一种弯曲的弹性材料,通常由木材和动物筋制成,用于发射箭矢。弩则是一种装有扳机和弩臂的机械装置,可以更精确和强力地发射箭矢。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弓弩常被用来描述战争场面或英雄人物的武器。例如,《三国演义》中的黄忠就是以弓箭技艺高超著称。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弓弩较少直接提及,但可能会用“弓箭手”或“弩手”来比喻某人的射击技能或精准度。 专业领域:在军事历史和考古学中,弓弩是研究古代战争技术和武器发展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弓箭、弩机、弓矢 反义词:盾牌(防御性武器,与攻击性的弓弩相对)
词源:弓弩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弓”指的是弯曲的射击工具,“弩”则是指装有机械装置的弓。 演变:随着火药的发明和枪械的出现,弓弩逐渐被淘汰,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研究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社会,弓弩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尤其在战争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攻击工具,也是象征力量和技艺的标志。
弓弩常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工艺和技术的赞叹。
在历史小说阅读中,我曾遇到过对弓弩的详细描述,这让我对古代战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弓弩比喻为时间的箭矢,无声地穿越历史的帷幕。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代战甲的弓弩手,在黄昏的战场上,拉满弓弦,箭矢划破空气的声音,带来一种紧张而肃杀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弓弩都有相似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但在具体设计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的弩机设计更为复杂,而欧洲的弩则更注重便携性。
弓弩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战争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人类对远程攻击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
1.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
2.
【弩】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弩,弓有臂者。 、 《韩非子·难势》-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 《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 《资治通鉴》-强弩之末。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伏弩射杀。 、 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
【组词】
连弩、 弩门、 万弩齐发;弩力、 弩子、 弩牙、 弩末、 弩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