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25:58
土阶茅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用土做的台阶和茅草盖的屋子”,通常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所或贫困的生活环境。它传达了一种朴素、原始和贫困的意象。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土阶茅屋”常用来描绘乡村或贫困地区的景象,营造一种质朴或悲凉的氛围。例如,古代诗文中常用此词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贫困生活的同情。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某人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
专业领域:在建筑学或社会学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贫困地区的住房条件或传统建筑风格。
同义词:茅舍、陋室、土屋、草房
反义词:豪宅、别墅、宫殿、大厦
词源:这个词汇由“土阶”和“茅屋”两个词组成,“土阶”指的是用土做的台阶,“茅屋”是用茅草盖的屋子。
文化背景:在**传统文化中,土阶茅屋常被视为田园生活的象征,有时也用来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情感反应: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朴素、自然和宁静的生活,也可能引发对贫困和艰苦生活的同情。
经历或故事: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曾有一次去乡下探亲,看到了许多土阶茅屋,那里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土阶茅屋,岁月静好,
绿树环绕,鸟语花香。
简朴生活,心自安详,
远离尘嚣,独享清欢。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土阶茅屋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清晨的阳光洒在茅草屋顶上,炊烟袅袅升起。
对应词汇: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d hut”或“thatched cottage”,都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所。
总结:通过对“土阶茅屋”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
上栋下宇,土阶茅屋。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阶】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阶,陛也。字亦作堦。 、 《尚书·大传》-御史奏鸡鸣于阶下。 、 何晏《景福殿赋》-浮堦乘虚。 、 《荀子·乐论》-三揖至于阶。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庭阶寂寂。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匍匐阶下。
【组词】
阶廊、 阶檐、 阶陛、 阶除、 阶墀
3.
【茅】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茅,菅也。 、 《易·大过》-藉用白茅。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 、 《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 、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组词】
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 茅店、 茅茹、 茅茨、 茅塞、 茅屋采椽
4.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屋,居也。 、 《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尚不愧于屋漏。 、 《汉书·南粤王佗传》-去帝制黄屋左纛。 、 《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去黄屋称制。
【组词】
屋幕、 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