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01
“土顽”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
“土顽”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土”(指土地、本土)和“顽”(顽固)组成。在历史上,这个词可能最初用来描述那些不愿离开故土或接受外来文化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性格特征。
在**,由于历史上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多样性,“土顽”一词有时被用来描述那些坚守传统、不愿接受现代化的地区或人群。这种现象在快速现代化的背景下尤为明显。
“土顽”这个词可能引起一些负面情感,如固执、保守和难以沟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词也可能带有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的意味。
在我的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农,他对新技术和新方法持怀疑态度,坚持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这种情况下,“土顽”这个词就很贴切地描述了他的性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顽”:
在古老的村庄里,
土顽的灵魂依旧徘徊,
不愿随风而去,
坚守着那片黄土的誓言。
想象一个老农在田间劳作的画面,背景音乐是传统的乡村音乐,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土顽”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ld-fashioned”或“set in one's ways”,它们都用来描述那些不愿改变或接受新事物的人。
“土顽”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顽】
(形声。从页(xié),元声。从页。本义:难劈开的囫囵木头)。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画松》-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