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24
土锅(土釜)是一种用粘土制成的烹饪容器,通常用于炖煮食物。它的特点是能够均匀地分布热量,使食物缓慢而均匀地烹饪,从而保留食物的原味和营养。
土锅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发现粘土制成的容器能够很好地保持食物的温度和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土锅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但其基本原理和用途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土锅被视为一种传统的烹饪工具,代表着家庭、温暖和传统。在一些地区,使用土锅烹饪被认为是一种保持食物原味和营养的最好方式。
土锅常常让人联想到家庭、温暖和传统的烹饪方式。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家乡味道的怀念,或者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土锅常被用来烹饪一些需要长时间炖煮的菜肴,如炖肉和汤。它的保温效果非常好,能够让食物保持温热很长时间。
在诗歌中,土锅可以被描绘为一种连接过去和现在的象征,它的存在提醒我们珍惜传统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粘土制成的烹饪容器都有存在,如中国的砂锅、日本的土锅(donabe)等,它们在形状和用途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传统和自然的烹饪方式。
土锅作为一种传统的烹饪工具,不仅在烹饪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也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传统和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与过去的连接。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釜】
(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同本义。
【引证】
曹植《七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组词】
釜中生鱼、 釜鱼假息、 釜底游魂、 釜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