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5:38
招蜂引蝶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吸引蜜蜂和蝴蝶,通常用来比喻吸引异性,尤其是指那些通过外表或行为吸引异性的行为。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种吸引可能是不真诚的或者是出于轻浮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招蜂引蝶 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美丽、行为轻佻的女性,或者是指那些喜欢在异性中引起注意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够稳重或者过于张扬。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人际关系或者社交行为时。
同义词:花枝招展、卖弄风骚、招摇过市 反义词:朴实无华、低调内敛、不露锋芒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为或态度时各有侧重,招蜂引蝶 更偏向于贬义,而朴实无华 则强调的是不张扬、不炫耀。
招蜂引蝶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自然界中花朵吸引昆虫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引申到人类社会中,用来形容那些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异性注意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招蜂引蝶** 这个词汇常常与女性的道德评价相关联,暗示女性应该保持贞洁和稳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更广,可以用来形容男性和女性,但其贬义色彩仍然存在。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吸引注意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缺乏真诚和深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招蜂引蝶 这个词汇,因为它带有明显的负面评价,我更倾向于用更中性的词汇来描述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她如春日花朵,招蜂引蝶,
却在人群中独自凋零。
招蜂引蝶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春天花园中盛开的花朵,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景象。这种联想既有美丽的一面,也有轻浮的一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lirting" 或 "playing the field",这些词汇虽然也描述吸引异性的行为,但不一定带有贬义。
招蜂引蝶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行为时带有明显的贬义,它提醒我们在社交中应该保持真诚和稳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注意避免使用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而是选择更中性和客观的表达方式。
叶文玲《独特的歌》:“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之流,对不起,本人向来深恶痛绝。”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蜂】
(形声。从虫,夆(fēng)声。本义:蜂,一种昆虫。有蜜蜂、胡蜂、细腰蜂等。特指“蜜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蜂,飞虫螫人者。 、 《左传·僖公十二年》-蜂虿有毒。 、 《汉书·文元传》-蜂目而豺声。 、 《论衡·言毒》-蜜为液,蜂则阳物也。
【组词】
蜂虿、 蜂臣、 蜂扇蚁聚
3.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4.
【蝶】
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吸花蜜,种类很多
【组词】
蝶子、 蝶羽、 蝶翎、 蝶裙、 蝶魂、 蝶影、 蝶戏、 蝶意莺情、 蝶舞、 蝶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