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9:05
弱质: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体质、能力或品质较弱,不够强健或优秀。字面意思是指“弱的性质”或“弱的特质”。
“弱质”一词源自汉语,由“弱”和“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质”常用来指代性质或特质,因此“弱质”即指弱的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被视为美德。因此,“弱质”往往带有负面含义,与社会对强健和坚强的期望相悖。
“弱质”这个词可能引发同情或轻视的情感反应。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弱者的同情;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暗示着对弱者的轻视或不屑。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因为长期的健康问题而被同事们称为“弱质”。这个词的使用在团队中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它带有贬义,影响了他的自尊和团队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弱质”与自然界的脆弱元素相结合,如:
在春风的轻抚下,
弱质的柳枝轻轻摇曳,
虽柔弱,却自有其坚韧。
在英语中,“weak”和“frail”可以对应“弱质”,但它们更侧重于描述物理上的弱,而不像“弱质”那样包含对品质或特质的评价。
“弱质”这个词在描述人的体质或品质时,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状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