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4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40:04
词汇“弱龄”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年龄较小、尚未成熟或体力智力尚未达到成人水平的个体。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弱龄”进行深入分析:
“弱龄”字面意思是指年龄较小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儿童或青少年,强调他们在生理、心理或社会经验上的不成熟。
“弱龄”一词源于汉语,由“弱”和“龄”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弱”常用来形容力量不足,而“龄”则指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弱龄”逐渐被用来特指年龄较小、尚未成熟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对“弱龄”的个体通常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保护,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普遍认为弱龄个体需要特别的照顾和引导,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弱龄”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温柔和关怀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需要呵护和教育的孩童形象。它也可能引发对成长、教育和保护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弱龄”来形容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比如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中,强调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弱龄的时光里,梦想如星辰般闪耀,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弱龄”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儿童房、欢快的儿歌或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弱龄”的丰富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inor”或“juvenile”,它们在法律和社会语境中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在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弱龄”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年龄的特征,还承载了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关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弱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对年轻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龄】
(形声。从齿,令声。从牙齿来看年龄的长幼,所以从“齿”。本义:年龄)。
同本义。
【引证】
陶渊明《责子》-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组词】
学龄儿童;高龄;龄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