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28
“漂母之惠”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韩信年轻时贫困潦倒,一位漂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妇人)多次给他饭吃。韩信后来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他回到故乡寻找这位漂母,以重金报答她的恩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别人的恩惠深重,值得报答。
在文学作品中,“漂母之惠”常用来表达对他人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或者强调知恩图报的美德。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道德和情感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人际关系中的互惠原则。
同义词:
反义词:
“漂母之惠”源自《史记》,是**古代史书中的一个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成为表达深厚恩情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互惠原则,鼓励人们在得到帮助后要有所回报。这种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社交互动。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感激。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帮助和深厚的情感纽带,激发人们对善良和美德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漂母之惠的情况,比如在困难时期得到朋友的帮助。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人际关系,并激励我们在将来也能成为给予帮助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漂母之惠”融入表达感激之情的诗句中:
漂母之惠深似海,
恩情难忘心自开。
报答无期情永在,
人间美德传千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妇人在河边洗衣服,年轻的韩信在她身边接受食物的场景。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温馨感人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来表达这种深厚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Pay it forward”(传递善意)来表达,这是一种鼓励人们在接受帮助后,将同样的善意传递给他人的理念。
“漂母之惠”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深厚恩情的词汇,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珍惜和回报他人的善意,同时也激励我们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和价值观。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1.
【漂】
古水名。
【引证】
《山海经》-又南有山,漂水出焉。
没付欠账。
【引证】
《孽海花》-上仔客人个当,一千多局账漂下来。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惠】
(会意。从心,从叀(zhuān)。本义:仁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惠,仁也。 、 《周书·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 、 《孟子》-分人以财谓之惠。 、 《贾子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 、 《资治通鉴》-孙讨虏聪明仁惠。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论语·公冶长》-其养民也惠。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彭有守多惠政。
【组词】
惠声、 惠育、 惠化、 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