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8:36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立容直也。”-端,直也。 、 《广雅·释诂一》-端,正也。 、 《礼记·祭义》-以端其位。 、 《礼记·王藻》-端行颐霤如矢。 、 《礼记·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
【组词】
端行、 端拱、 端伟、 端端、 端身
端正。引申为正直。
【引证】
《荀子·成相》-水至平,端不倾。 、 汉·贾谊《治安策》-选天下之端士。
【组词】
不端、 好端端的、 端一、 端士、 正派;端楷、 端悫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
【组词】
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 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首;顶端。
【引证】
宋·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
头绪。
【引证】
《三国志·郭嘉传》-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
【组词】
端序
事由;原委。
【引证】
西晋·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
【组词】
端原、 端本澄源、 争端;衅端
周代礼服。
【引证】
《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 、 《周礼》-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组词】
端衣、 端衰、 端冕
办法。
【引证】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究竟;到底。
【引证】
《醉醒石》-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
《论语·为政》:“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端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错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且每垂训饬,岂敢再冒渎神明。况且年纪尚小,不知将来如何。只求仙姑大发慈悲,指引迷津,使我得脱此难,便是再生之幸了。’”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作下歹事,朝廷法度,谁敢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