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0:06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忽,忘也。 、 《广雅·释诂三》-忽,轻也。 、 《汉书·食货志》-奈何而忽。 、 《汉书·王嘉传》-忽于小过。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忽于道德。 、 《聊斋志异·促织》-不可忽也。
【组词】
疏忽;忽忘、 忽易、 忽睨、 忽怠、 忽慢、 忽薄
忽然;突然。
【引证】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 、 宋·辛弃疾《西江月》诗-路转溪头忽见。 、 明·魏禧《大铁椎传》-忽闻客大呼。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忽一人大呼。
【组词】
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 忽剌巴、 忽儿、 忽流
急速。
【引证】
《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 、 《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
【组词】
忽眨、 忽焉、 忽溜、 忽腾腾、 忽骤
渺茫;辽远;恍忽。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忽乎吾将行兮。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姓。
突然:《史记·项羽本纪》:“忽闻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
快速:《诗经·小雅·车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经意:《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忽见宝玉,心中一惊。”
突然改变:《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忽焉在后,忽焉在前。”
突然出现:《聊斋志异·聂小倩》:“忽见一女子,年可十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