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14
“忽忽如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行为或情绪突然变得非常激烈或疯狂,如同失去了理智一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强烈情绪或压力下的极端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忽忽如狂”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如爱情、仇恨、绝望等情感的爆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突然变得异常或不可理喻。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情绪失控的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忽忽如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绪极端变化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情绪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情绪的控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忽忽如狂”这样的表达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了情绪失控的不良后果。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个人在压力或情感冲击下的反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失去控制的极端状态。在表达上,它可以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在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情绪忽忽如狂,这种场景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风忽忽如狂,吹散了星辰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情绪失控的人在狂风中挣扎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呼啸或人的尖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ing berserk”或“losing it”,都表达了类似的情绪失控的概念。
“忽忽如狂”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情绪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也让我意识到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1.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忽,忘也。 、 《广雅·释诂三》-忽,轻也。 、 《汉书·食货志》-奈何而忽。 、 《汉书·王嘉传》-忽于小过。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忽于道德。 、 《聊斋志异·促织》-不可忽也。
【组词】
疏忽;忽忘、 忽易、 忽睨、 忽怠、 忽慢、 忽薄
2.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忽,忘也。 、 《广雅·释诂三》-忽,轻也。 、 《汉书·食货志》-奈何而忽。 、 《汉书·王嘉传》-忽于小过。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忽于道德。 、 《聊斋志异·促织》-不可忽也。
【组词】
疏忽;忽忘、 忽易、 忽睨、 忽怠、 忽慢、 忽薄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