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8:39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离去。
【引证】
《礼记·曲礼》。注:“疏远也。”-左右攘辟。 、 《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桓公避席再拜。
【组词】
避地、 避趋、 避境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隐藏。
【引证】
《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避吾亲。 、 《广州军务记》-潜避两炮台中。
【组词】
避迹、 避风头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避齐侯,齐侯弗听。”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而东,避汉王。”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忙避入一旁,让黛玉先行。”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敢问他,只得避了这厮。”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避之,小倩亦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