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8:31
“不避汤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躲避滚烫的水和炽热的火。基本含义是指不畏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敢于面对困难和危险。
“不避汤火”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勇敢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勇敢和无畏被视为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它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无畏。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们展现了不避汤火的精神,最终成功克服了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战场上,我们不避汤火,用勇气铸就辉煌。”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消防员在火海中英勇救援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场上激烈的枪炮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ce the music”,意指勇敢面对后果或困难,但与“不避汤火”相比,其具体含义和情感色彩有所不同。
“不避汤火”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描述勇敢行为的有效工具,也是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无畏的重要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6回:“臣既食天之禄,理宜~。”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3.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1. 【汤火】 滚水与烈火; 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 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