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8
“刺举无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直言不讳,无所回避”。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率,不避讳任何事情,即使面对困难或敏感的话题也敢于直言。
在文学作品中,“刺举无避”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揭露社会弊端、批评不正之风的英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法律辩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坚持真相、不畏强权的专业人士。
同义词:直言不讳、直抒胸臆、坦率直言 反义词:含糊其辞、拐弯抹角、避重就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场合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形容说话时故意回避或不直接表达。
“刺举无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直言敢谏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形容现代人在各种场合下敢于直言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不公和腐败时。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勇气的追求,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发声。
这个成语给人以勇敢、正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刺举无避地批评了学校的某些政策,这种勇气和正义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刺举无避,直面风雨,真理之光,照亮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站在讲台上,面对众多听众,勇敢地发表自己观点的演讲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有力的演讲声,回荡在会议室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ak one's mind”或“call a spade a spad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直言不讳的意思。
“刺举无避”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醒我在面对不公时要勇于发声,坚持真理。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
1.
【刺】
象声词
【组词】
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