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2:20
“不避艰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毫不回避,勇往直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勇敢无畏、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不避艰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不避”和“艰险”两个词组成,强调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态度。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勇敢无畏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形象、勇敢行为和面对挑战的决心。它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们展现出了不避艰险的精神,最终我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避艰险”融入到描述英雄形象的诗句中:
英雄不避艰险路,
勇往直前破万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英雄在险峻山路上前行的画面。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让人联想到勇敢前行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ave the dangers”或“face the perils head-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精神是相似的。
“不避艰险”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敢和坚定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中对勇敢精神的推崇。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如此幼女,既能~,替母报仇,又肯尽孝。”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3.
【艰】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gèn)声。本义:土难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艰,土难治也。
4.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
1. 【艰险】 困难和危险不避~ㄧ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