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3:56
词汇“崖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崖”和“堑”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崖堑”进行深入分析。
“崖”指的是陡峭的山边或悬崖,而“堑”通常指的是深沟或壕沟。因此,“崖堑”字面意思是指悬崖和深沟,常用来形容地形险峻或防御工事。
“崖”字古已有之,源自甲骨文,意为山边。“堑”字则较晚出现,源自古代的防御工事。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地形险峻的词汇“崖堑”。
在**传统文化中,“崖堑”常与山水诗画、军事防御等元素相关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崖堑”给人以壮丽、险峻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目睹一处崖堑,其险峻与壮美令人难忘,这种体验加深了我对“崖堑”这一词汇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崖堑”:
山川壮丽,崖堑交错,
岁月如歌,历史长河。
想象一幅画面:陡峭的悬崖与深邃的沟壑交织,风声呼啸,水声潺潺,这种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加深了对“崖堑”的感知。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liff and trench”,但在表达上可能没有“崖堑”那样富有诗意和历史感。
通过对“崖堑”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多重用法。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
2.
【堑】
(形声。从土,斩声。本义:护城河,壕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堑,防也。 、 《史记·秦本纪》。索引:绕城水也。-堑山堙谷。 、 《史记·高祖纪》-深堑而守。 、 《史记·司马相如传》-隤墙填堑。
【组词】
堑渊、 堑垒、 堑坎、 堑谷、 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