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7:17
崖壁画:崖壁画是指绘制在悬崖峭壁上的图画,通常是古代人类为了记录生活、信仰、历史等而创作的艺术形式。这些画作往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
崖壁画一词源于对古代艺术形式的描述,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这一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学术研究。
崖壁画在许多文化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例如,**的敦煌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等,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崖壁画往往给人以神秘和庄严的感觉,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让人联想到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处崖壁画遗址,那些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崖壁画:
在岁月的崖壁上, 古老的画卷缓缓展开, 每一笔都是时间的痕迹, 每一色都是历史的回声。
想象一幅崖壁画,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山谷的声音,以及阳光照射在色彩斑斓的画面上的视觉效果。
不同文化中的崖壁画各有特色,例如,的崖壁画多与故事相关,而欧洲的崖壁画则更多描绘狩猎和动物。
崖壁画不仅是艺术的表现,也是历史的载体。通过对崖壁画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崖壁画这一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历史与艺术。
1.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
2.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3.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