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33
“仪宾”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仪”通常指仪式、礼仪,而“宾”指宾客。因此,“仪宾”可以理解为在仪式或礼仪中担任宾客角色的人。
由于“仪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宫廷或贵族的礼仪场合时。
由于“仪宾”的使用场合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宾客、贵宾 反义词:主人、东道主
“仪宾”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制度有关,特别是在宫廷或贵族社会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使用频率和意义。
在古代**,礼仪是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重要体现。因此,“仪宾”可能在描述那些参与重要礼仪活动的宾客时使用,这些活动通常与皇室或贵族有关。
由于“仪宾”与古代礼仪和贵族生活相关,它可能给人一种庄重、正式和尊贵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仪宾”这个词很少被使用,因此很难有具体的个人应用经历。
在创作中,可以将“仪宾”用于描述一个历史小说或戏剧中的场景,例如:“在那个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仪宾们依次入座,等待着**的到来。”
由于“仪宾”与古代礼仪相关,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服饰、庄重的音乐和仪式的严肃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仪宾”的词汇,但类似的礼仪宾客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
“仪宾”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礼仪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更为常见的词汇如“宾客”或“贵宾”会更加合适。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