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6:53
审美(shěn mě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它涉及到对艺术、自然景观、人类外貌、设计等事物的美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表面欣赏,更深层次上,它涉及到个人的情感、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
在文学中,审美常常用来描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如“这部小说的审美价值很高”。在口语中,审美可能更多地用来评价个人的品味,如“他的审美很独特”。在专业领域,如艺术史、设计学等,审美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设计方案。
同义词:美学、鉴赏、品味、艺术感 反义词:丑陋、低俗、不雅、无美感
同义词中,“美学”更偏向于理论和学术研究,“鉴赏”强调的是对艺术品的细致分析和评价,“品味”则更多指个人的选择和偏好。反义词则直接指向与美相反的概念,如丑陋和不雅。
“审美”一词源自希腊语的“aisthetikos”,意为“与感官相关的”。在汉语中,“审美”一词的现代用法主要是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美学理论的引入而普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审美的标准和偏好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审美观念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个人经历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
审美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优雅、精致和高尚。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不同审美标准的讨论和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无论是选择衣服、布置家居,还是欣赏艺术作品,审美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判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湖面,静谧而深邃,是大自然赋予的审美盛宴。”
审美可以让人联想到一幅精美的画作、一段悠扬的音乐或一部感人的电影。这些艺术形式都能够激发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进而引发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审美的表达和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中文的“审美”在英文中可以对应为“aesthetic”或“taste”,但每个词汇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使用习惯。
审美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感知和判断,还与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审美”这一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