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8: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8:37:47
词汇“应典”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它的使用和含义可能相对模糊或特定。以下是对“应典”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应典”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应对经典”或“符合经典”。在某些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按照经典的标准或原则来行事或作出反应。
由于“应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学术讨论或某些专业领域。例如,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可能会讨论某个作品是否“应典”,即是否符合古典文学的标准和规范。
由于“应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应”(应对、符合)和“典”(经典、规范)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符合经典或规范的意思。
在强调传统和规范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应典”可能被视为一种正面的评价,表示某人或某事符合既定的标准和期望。
对于我来说,“应典”可能带来一种保守、传统和尊重规范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遵循古老规则和原则的行为或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应典”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讨论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我可以使用“应典”来描述一个角色或情节,强调其符合传统或规范的特点。
由于“应典”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立即引发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它可能让人想到古老的书籍、经典的音乐或传统的艺术形式。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应典”的词汇。然而,类似的表达可能会强调遵循传统或规范的概念。
“应典”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思考传统和规范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