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52:33
失物 的字面意思是指丢失的物品,即原本拥有但因各种原因遗失的物品。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无法找到或归还给原主人的物品。
失物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失”和“物”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失”意味着失去或遗失,“物”则指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普遍。
在**文化中,失物常常与道德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例如,拾金不昧是一种受到社会赞扬的行为,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失物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失落和遗憾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丢失重要物品时的焦虑和无助,也可能让人想到寻找和归还失物时的喜悦和满足。
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丢失了我的相机,那里面有许多珍贵的照片。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失物带来的情感冲击和寻找失物的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失物”: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遗失了
一枚闪耀的记忆,如同失物
在岁月的角落,静静等待
被寻回,或是永远的遗忘
失物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空荡荡的房间,或是风吹过空无一人的街道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失物带来的孤独和空虚感。
在英语中,“失物”可以对应为 "lost item" 或 "missing item"。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失物的处理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了寻找和归还失物的重要性。
失物 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不仅指代了具体的物品,还承载了情感和文化的意义。通过对失物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