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31:22
海溢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海水溢出,通常用来描述海水因某种原因(如风暴、海啸、气候变化等)而超出正常范围,淹没海岸线或陆地的情况。
在文学中,“海溢”可能被用来象征灾难、混乱或无法控制的力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具体的海洋灾害**。在专业领域,如海洋学、气象学或灾害管理,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海洋现象或预测模型。
“海溢”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海”和“溢”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海洋和溢出。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类似的自然现象,但其使用频率和具体含义可能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海洋灾害如海溢常常被视为天灾,与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的无助感相关联。这些在历史上往往伴随着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因此也常常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提及。
提到“海溢”,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对受灾地区的同情,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反思。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脆弱性的认识。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居住在海岸线附近,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经历海溢的影响,如财产损失、生活被打乱等。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海洋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重视。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溢”用作隐喻,描述情感的泛滥或无法控制的局面:
心中的海溢,无声无息,
淹没了理智的岸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海浪汹涌、海岸线被淹没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的轰鸣声和风暴的呼啸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现象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情感和文化联想可能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sea surge”或“coastal flooding”来描述类似的现象。
“海溢”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自然现象,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