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47
词汇“攘窃”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攘”和“窃”。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攘窃”字面意思是指抢夺和偷窃的行为,通常用来描述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攘”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排斥、抵御的意思,“窃”字则指偷偷地拿走。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一种非法获取行为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攘窃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与道德和法律规范相悖。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仍然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
提到“攘窃”,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安全感、法律的制裁以及对正义的期待。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通过新闻报道或社会了解到攘窃行为,这些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在创作中,可以将“攘窃”作为一个角色的特征,或者作为一种象征,来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黑暗的夜晚,街道上突然传来尖叫声,随后是警车的鸣笛声,这些声音和画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攘窃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行为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道德和法律评价是相似的。
“攘窃”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犯罪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窃】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窃,盗自中出曰窃。 、 《墨子·公输》-敝舆而欲窃之。 、 《周礼·山虞》-凡窃木者有刑罚。 、 《礼记·礼运》-小臣窃。 、 《诗·桑中序》-相窃妻妾。 、 《书·微子》-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 、 陆机《辩亡论上》-奸臣窃命。
【组词】
窃窥、 失窃、 偷窃、 窃宝;窃铁、 窃药、 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