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6:33
“海涸石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海洋干涸,石头腐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极其久远,或者比喻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海涸石烂”常用来形容爱情的坚贞不渝,如“海涸石烂,此情不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坚定承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较少使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文学修辞。
“海涸石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坚定不移情感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海涸石烂”常被用来形容爱情的坚贞,这与人对忠诚和永恒的价值观有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表达对友情、亲情等其他情感的坚定承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坚定和永恒。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不会改变的情感和承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海涸石烂”来形容我对家人的爱和承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海涸石烂情不移, 岁月悠悠爱如初。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片干涸的海床和风化的石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永恒。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悠扬、情感深沉的曲子,来表达这种坚定不移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ll the seas run dry and the rocks crum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海涸石烂”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一个表达坚定不移情感的工具,也是中华文化中对永恒和忠诚价值观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千人心上千人恨,~难罢休。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涸】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诂》-涸,竭也。 、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 《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商涸旱。 、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组词】
涸辙、 涸泽、 涸流、 涸溜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4.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