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1:02
教正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教育来纠正错误或不正确的行为、思想或态度。它强调通过指导和教育来改善或修正某人的行为或观念。
教正 这个词由“教”和“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教”意味着传授知识或技能,“正”意味着纠正或修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通过教育来纠正错误。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教正不仅仅是对行为的纠正,也包含了对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正 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成长、进步和改善。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提升和学*的渴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使用教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改正不良*惯,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加强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教正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灵, 指引前行,直至真理的彼岸。”
教正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老师在教室里耐心讲解的画面,或是父母温柔地指导孩子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教正”最接近的词汇可能是“correct”或“educate”,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行为或知识的修正,而不像“教正”那样包含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正 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词汇,它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行为的纠正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教正”这个词,有助于我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