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6:22
“旁行斜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走路时斜着向旁边走。基本含义是指不走直线或正道,而是斜着走或偏向一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行为不正直,或者做事不按常规、不循正道。
在文学作品中,“旁行斜上”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性格特点,如某人做事总是不按规矩来,或者性格狡猾、不正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古怪或不按常理出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讨论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正当或不合法。
“旁行斜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不按正道行事——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正道”和“规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旁行斜上”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道德评价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狡猾、不可靠的人或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总是不按规矩办事,我可能会用“旁行斜上”来形容他的行为,以此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行路多曲折,旁行斜上非正途。”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迷宫中斜着走,而不是沿着直线前进。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批评或警告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go off the beaten path”,意思是不走常规路线,但这个表达更多地强调探索和创新,而不是不正直或不规矩。
“旁行斜上”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还传达了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帝行邪(斜)上,并效周谱。
手书细密百十万言,无一潦草。增益者~,……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斜】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舀出。
【引证】
《说文》-斜,抒也。
【组词】
斜酒
4.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