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0:12
旁观:指站在旁边观看,不参与其中。字面意思是指在旁边观察或观看某事,而不直接介入或参与。
旁观一词源于汉语,由“旁”和“观”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旁”指旁边,“观”指观看,合起来即指在旁边观看。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某些文化中,旁观可能被视为冷漠或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在需要集体行动或帮助的情况下。然而,在其他情况下,旁观可能被视为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方式。
旁观往往让人联想到冷静、客观和中立。它可能带来一种距离感,让人感觉不直接涉及情感或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旁观可能是一种策略,用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责任。例如,在家庭争论中,有时选择旁观可以避免加剧矛盾。
在诗歌中,旁观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我站在时间的边缘,
旁观岁月的流转,
不介入,不挽留,
只是静静地看着。
旁观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站在远处,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视觉上,可能是模糊的背景和清晰的观察者形象。听觉上,可能是安静的环境,只有轻微的风声或远处的人声。
在英语中,旁观可以对应为“spectator”或“observer”,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旁观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可以用于描述不同的情境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旁观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深入学旁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