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4:58
出生地主义(Jus soli)是一个法律概念,指的是一个人根据其出生地的法律自动获得该国国籍的原则。这个原则与血统主义(Jus sanguinis)相对,后者是根据父母的国籍来决定一个人的国籍。
在法律和政治语境中,出生地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讨论移民政策、国籍法和公民身份时。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探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问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术语,但会讨论相关的社会现象,如“出生即公民”的政策。
“出生地主义”源自拉丁语“jus soli”,意为“土地的权利”。这个概念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现代国家的形成而变得重要。在美国,出生地主义是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一部分,旨在确保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都能获得公民身份。
出生地主义在美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反映了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理念。然而,这个原则也引发了关于“生育旅游”和“公民身份贩卖”的争议。
出生地主义可能引发积极的情感,如对平等和机会的信念,也可能引发负面的情感,如对滥用政策和资源分配不公的担忧。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与出生地主义相关的情况,如家庭成员因在美国出生而自动获得公民身份,或者在讨论移民政策时听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出生地主义可以被用来象征归属感和身份的形成:
在这片土地的怀抱中, 我诞生,我呼吸,我成长, 出生地主义的恩赐, 是我身份的起点。
出生地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新生儿的哭声、国旗的飘扬和公民宣誓的庄严场景。
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出生地主义的应用情况各异。例如,加拿大和巴西也采用出生地主义,而大多数欧洲国家则更倾向于血统主义。
出生地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和社会概念,它涉及到国籍、身份和归属感的问题。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法律和政策,还能加深对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动态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讨论和分析相关的话题。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5.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