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53
“三十六天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文化的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三十六位天上的神将,他们被认为是天庭的护卫,具有强大的法力和保护作用。在道教中,这些天罡神将通常被描绘为勇猛的战士,负责维护天界的秩序和安全。
在文学作品中,“三十六天罡”常被用来象征强大的力量和不可侵犯的权威。例如,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三十六天罡是众多神将中的一员,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群强大或不可战胜的人或团体。在专业领域,如道教研究或中国神话学,这个词汇则有着更为精确和学术的定义。
“三十六天罡”的词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星象学和道教信仰。在古代,人们将天空中的星宿与神话中的神将相对应,形成了“天罡”这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所采用,成为描述强大神将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三十六天罡”象征着正义和力量,是人们祈求保护和帮助的对象。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界和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提到“三十六天罡”,我联想到的是庄严、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形象。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崇高和敬畏的情感,让人感到安心和受到保护。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道教文化展览中了解到“三十六天罡”的概念,这让我对中国古代神话和道教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三十六天罡,守护天庭的勇士, 他们的剑光闪烁,照亮黑暗的夜空。”
想象一幅画面,三十六位身披金甲的神将,手持兵器,站在云端,他们的形象威武而庄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号角声和战鼓声,充满力量和战斗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3.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5.
【罡】
北斗星的斗柄。
【引证】
《水浒传》-罡星煞曜降凡世,天蓬丁甲离青穹。
【组词】
罡星、 罡星煞曜、 罡斗
山冈,在较平坦地区的一块显著的高地。
【引证】
《水经注·泿水》-裴渊《广州记》曰:“城北有尉他墓,墓后有大罡,谓之马鞍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