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9:04
“倾覆”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失去平衡而倒下或翻转。基本含义包括物理上的翻倒,以及比喻意义上的政权、组织或计划的崩溃或失败。
“倾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倾”和“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倾覆其国”,意指国家的灭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文化中,“倾覆”常与政治变革、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如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常被描述为“倾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经济危机或企业破产。
“倾覆”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或悲剧性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灾难、失败和混乱。在表达时,它常用于强调情况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
在个人经历中,“倾覆”可能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相关,如亲眼目睹一辆卡车在转弯时倾覆,这种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辰倾覆,洒落一地银辉,照亮了孤独的旅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在风雨中倾覆的场景,带来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物体倒塌时的轰鸣声,或是海浪冲击船只的声音。
在英语中,“倾覆”可以对应为“overturn”或“collaps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物体或状态的破坏和改变。
“倾覆”是一个多层次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现象,也广泛应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况和情感。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丰富的内涵和应用场景。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覆】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见若覆夏屋者矣。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楚辞·天问》-覆舟斟寻。 、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庄子·德充符》-虽天地覆坠。 、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组词】
覆盆、 覆手、 覆杯、 覆水、 覆篑、 覆醢、 覆酱烧薪、 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