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3:58
词汇“摧敝”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摧”和“敝”。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摧敝”字面意思是指破坏、损坏到无法修复的程度。其中,“摧”意味着摧毁、破坏,“敝”则指破旧、损坏。结合起来,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种彻底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状态。
“摧敝”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摧敝之国”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摧敝”常与自然灾害、战争等负面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破坏和损失的深刻认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摧敝”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哀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和失去。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重建的希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重大损失或破坏**,如家庭财产的严重损坏,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表达情况的严重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摧敝”用于描绘自然景观的变迁,如“岁月摧敝了山川,却也孕育了新的生机”。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devastated”或“ruined”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摧敝”这个词汇在描述彻底破坏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损坏,还包含了情感上的沉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