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3:15
“摧折豪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打击和削弱那些强横霸道的人或势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正义力量对不公正、不合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反击。
在文学作品中,“摧折豪强”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正义力量对抗邪恶势力的场景,强调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团体的不满,希望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在法律或政治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政府或法律机构对违法行为的打击。
“摧折豪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正义观念和法律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摧折豪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正义和道德观念,即强调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不公正行为的抵制。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正义感和力量感,让人联想到英雄形象和正义斗争。它激发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社区组织通过法律途径摧折豪强,保护居民权益,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角落,正义之剑高悬,摧折豪强,光明终将到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英雄手持利剑,面对一群恶霸,背景是破晓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和激昂的音乐可以很好地传达“摧折豪强”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ing down the mighty”或“defeat the powerf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是相似的。
“摧折豪强”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传递了正义、勇气和道德的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3.
【豪】
(形声。从豕(shǐ),猪,高省声。本义:豪猪)。
同本义 。哺乳动物,全身黑色,自肩部以后长着许多长而硬的棘毛。棘毛如刺,黑白相间。穴居,昼伏夜出。也称箭猪。
【引证】
《说文》。俗字作“毫”。-豪,豪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 、 《山海经·西山经》-鹿台之山,其兽多白豪。 、 《玉篇》-豪,猪也。
【组词】
豪毛、 豪豨
4.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