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4:20
“引而不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拉弓准备射箭,但箭并未射出。基本含义是指做好准备,但并不立即行动或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虽然准备充分,但保持克制,不轻易采取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引而不发”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策略,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使用此策略,以示其深谋远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虽然有能力或有计划,但选择暂时不行动。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商业策略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等待最佳时机再行动的策略。
同义词:
反义词:
“引而不发”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意是指拉弓但不射箭,箭在弦上跃跃欲试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和策略上。
在**传统文化中,“引而不发”体现了中庸之道和深思熟虑的智慧。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谨慎和策略性的行为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等待最佳时机的人。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耐心和智慧的赞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商务谈判中使用“引而不发”的策略,通过保持沉默和观察,最终在对方露出破绽时一举达成更有利的协议。
在诗歌中,可以将“引而不发”融入描述自然景象的诗句中,如:“春风引而不发,绿意悄然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拉满弓但未射箭的画面,传达出紧张和期待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弦乐器的紧绷弦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lding one's fire”,意指在争论或冲突中暂时不发表意见或采取行动,等待更好的时机。
“引而不发”是一个富有策略性和智慧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耐心和深思熟虑的重视。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沟通的策略性和深度。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跃如也。”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