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32
引致: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引导或导致某种结果或情况的发生。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行为、或条件如何引起或促成另一个或状态。
“引致”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引”和“致”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引”有引导、带领的意思,“致”则有达到、导致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引致”,表示引导并导致某种结果。
在中华文化中,“引致”强调因果关系和责任归属。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需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致的后果,这在道德和法律层面都有重要意义。
“引致”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感觉,它涉及到因果关系的明确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引发对责任和后果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使用“引致”来分析某个决策或行为的长远影响,例如在规划未来时考虑当前的选择可能引致的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引致花开,岁月引致变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路径引导到一个特定的目的地,象征“引致”的因果关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引导性的音乐,如进行曲,强调前进和目标的达成。
在英语中,“引致”可以对应为“lead to”或“result in”,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这个词都强调了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引致”是一个强调因果关系和责任归属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应用,尤其在专业领域和文学作品中。了解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