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44:21
唯心论(Idealism)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意识、精神或理念是构成现实的基本要素,认为物质世界是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唯心论与唯物论相对,后者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论”源自希腊语“idea”(理念),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如康德和黑格尔发展成为系统的哲学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唯心论在不同哲学流派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在西方哲学史上,唯心论与启蒙和浪漫主义紧密相关,强调个人主观体验和内在精神的价值。在东方哲学中,如的某些流派也强调心灵的作用,与唯心论有相似之处。
唯心论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奥的哲学讨论、个人自由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它也可能引发对现实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物质主义社会的批判。
在个人生活中,唯心论可能影响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例如在面对困难时,一个人可能更倾向于从内心寻找力量和答案。
在诗歌中,唯心论的概念可以被用来探索梦境与现实的关系:
在梦的边缘,唯心论的翅膀轻扬, 现实与幻想,交织成无尽的篇章。
唯心论可能让人联想到抽象艺术作品,如康定斯基的画作,或是某些古典音乐作品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在不同文化中,唯心论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印度哲学中,“梵”(Brahman)的概念与唯心论有相似之处,强调****的统一性。
唯心论作为一种哲学观点,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个人生活和文化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唯心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索意识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物质世界中寻找精神的意义。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