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8:56
守夜:字面意思是指在夜间守卫或看守,通常是为了安全或纪念某个**。基本含义包括在夜间不睡觉,保持警觉,以防止危险或纪念重要时刻。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守夜常用于描绘紧张或悲伤的场景,如守夜士兵在战场上的警觉,或家人为逝者守夜。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守夜可能指熬夜等待某个,如等待孩子回家或等待重要消息。 专业领域**:在医疗或安保领域,守夜指夜间值班,确保设施或病人的安全。
同义词:熬夜、值夜、夜班 反义词:睡觉、休息、安眠
词源:守夜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守”和“夜”两个字组成,意为在夜间守护。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夜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物理上的守护,也包括精神上的守护和纪念。
在许多文化中,守夜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如**教中的守夜礼,用于纪念耶稣的复活。在社会背景中,守夜也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守夜常带有一种庄严和沉重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责任、牺牲和哀思。它也可能激发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守夜可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如为亲人守夜,或作为志愿者在灾难现场守夜,这些经历都能深刻影响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守夜可以被描绘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时刻:
星光下的守夜人,
在寂静中聆听,
风的低语,夜的沉思,
守护着黎明的到来。
视觉:守夜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星空下的孤独身影,或烛光旁的沉默人群。 听觉:守夜时的环境声音,如风声、虫鸣,或偶尔的脚步声,都能增强守夜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守夜的意义和形式各异。例如,在印度教中,守夜(Shraddha)是葬礼后的仪式,家人为逝者祈祷。在西方文化中,守夜常与**仪式和纪念活动相关。
守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涵盖了物理上的守护,也包含了精神上的纪念和哀悼。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展现出丰富的含义和情感。通过对守夜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表达。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