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2:24
守土有责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保护自己的土地或领土,并对此负有责任。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维护自己所居住或管理的地区的安全、秩序和利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不同的语境下,“守土有责”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守土有责”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理念,强调对领土的守护和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个人对社区的责任。
在**文化中,“守土有责”体现了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强调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庄严和责任感,联想到那些为了保护家园和国家而奋斗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感受到了守土有责的实际意义,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区的安全和和谐做出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守土有责,心系家园,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边防军人在边境线上巡逻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庄严的进行曲,增强守土有责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fend one's homeland”或“protect one's territo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通过对“守土有责”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这个词汇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也在激发公民责任感和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官守土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
地方文武,~。倘若洛阳失守,本藩死社稷,他们这班食皇家俸禄的大小官儿也活不成。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有】
4.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