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4:27
词汇“垂殆”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定义和可能的语境来进行分析。
假设“垂殆”意味着“接近危险或失败的状态”,其中“垂”表示接近,而“殆”表示危险或失败。
由于“垂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垂”和“殆”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危机感和紧迫性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垂殆”可能会被更多地使用,以强调情况的严重性。
使用“垂殆”可能会引起听者的紧张和担忧,因为它暗示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险。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需要强调某种危机状态的情况,可以使用“垂殆”来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垂殆”来描绘一个即将崩溃的世界:
在风暴的中心,世界垂殆,
每一秒都是对生存的考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悬崖边缘的画面,象征着“垂殆”的状态。音乐上,可以选择紧张激烈的交响乐来代表这种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翻译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on the brink of disaster”。
尽管“垂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危机和紧迫感的有效方式。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它可以增加文本的深度和情感强度。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殆】
(形声。从歹(è),台声。本义:危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殆,危也。 、 《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民梦梦 、 《书·秦誓》。传:“危殆。”-亦曰殆哉。 、 《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晋有三不殆。 、 《荀子·议兵》。注:“谓危亡也。”-兵殆于垂沙。 、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韩非子·三守》-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 、 《韩非子·扬权》-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 、 《韩非子·忠孝》-此二者,殆物也。
【组词】
殆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