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2:20
“卓诡变幻”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卓、诡、变、幻。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卓诡变幻”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既高超又奇异,难以捉摸,充满神秘感。
在文学作品中,“卓诡变幻”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梦境、幻觉或复杂的人类情感和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某个**的不可预测性。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它可能用来探讨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卓诡变幻”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类行为的观察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卓诡变幻”常与道家的思想相联系,强调自然和宇宙的不可预测性和变化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
这个词组给人以神秘、奇异和不可预测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迷雾中的山峦、梦境中的景象或复杂的人类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卓诡变幻”来形容一位朋友的艺术作品,其风格多变且充满创意,让人难以预测下一步会是什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星辰卓诡变幻,
梦境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
心灵之舟,漂泊在无垠的海洋,
寻找那永恒的,卓诡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充满奇异色彩和形状的抽象画。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一段充满变化和神秘感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igmatic and ever-changing”,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相似的不可预测和神秘的意味。
“卓诡变幻”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多变性和神秘性,还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世之学佛者徒求卓变诡幻,可喜可愕之迹。
1.
【卓】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卓,高也。 、 《续汉书·五行志》-十日卜为卓。 、 《论语》-如有所立,卓尔。 、 《论衡》-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 、 《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汉·扬雄《法言》-不胶者卓矣。
【组词】
卓荦不羁、 卓尔独行、 卓夺、 卓殊、 卓逸
2.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诡,责也。 、 《汉书·赵充国传》-自诡灭贼。 、 《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组词】
诡求、 诡驳、 诡责、 诡令
3.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4.
【幻】
惑乱。
【引证】
《说文》-幻,相诈惑也。 、 《书·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
【组词】
幻惑
假象;虚幻,虚无。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皆幻也。 、 、
【组词】
幻魄、 幻尘、 幻泡、 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