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1:52
卓诡不伦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卓、诡、不、伦。字面意思如下:
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行为非常出众且不寻常,超出了常规或常理。
卓诡不伦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事物的特性,强调其独特性和非凡性。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想法非常奇特,与众不同。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可能用来评价某件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卓诡不伦 的词源较为复杂,涉及古代汉语的词汇和成语的演变。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更侧重于形容人物的非凡特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超出常规的事物。
在文化中,卓诡不伦** 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的人物或事物。在社会背景中,这种词汇的使用可能与对个性和创新的推崇有关。
卓诡不伦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和好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敢于挑战常规、勇于创新的人物或事物,激发人们对未知和独特性的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卓诡不伦,每次展览都能吸引众多观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卓诡不伦 来形容自然界的奇景:
山川卓诡不伦,
云雾缭绕奇峰。
人间何处寻此景,
唯有梦中相逢。
结合图片,卓诡不伦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画作,其中融合了各种不寻常的元素。在音乐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段充满创新和独特旋律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ut of the ordinary" 或 "unconventional",强调事物的非传统性和独特性。
卓诡不伦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准确地描述那些超出常规、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事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
1.
【卓】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卓,高也。 、 《续汉书·五行志》-十日卜为卓。 、 《论语》-如有所立,卓尔。 、 《论衡》-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 、 《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汉·扬雄《法言》-不胶者卓矣。
【组词】
卓荦不羁、 卓尔独行、 卓夺、 卓殊、 卓逸
2.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诡,责也。 、 《汉书·赵充国传》-自诡灭贼。 、 《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组词】
诡求、 诡驳、 诡责、 诡令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伦】
(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伦,辈也。 、 《荀子·富国》-人伦并处。 、 《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礼记·曲礼下》-毛犹有伦。 、 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赵奢之伦。
【组词】
伦辈、 伦序、 伦表、 伦品、 伦侯、 伦望、 伦族